李思:我父親是李連杰,我母親是黃秋燕,我從小缺愛是留守兒童
情義千金,不敵胸脯四兩。
這句流傳在香港雜志上面的話被李連杰體現(xiàn)的淋漓盡致!
為了利智,李連杰不惜拋下糟糠之妻黃秋燕和她的孩子,重娶嬌妻瀟灑度日。
大人的錯誤選擇反倒是害了他們的女兒李思。
本來擁有一個功夫巨星父親是一件十分驕傲的事情,可是對于李思來說,她一生都在想一個問題:為什么我是李連杰的女兒?
李連杰和利智生下的大女兒Jane在7歲時就和天王劉德華同臺,小女兒Jada名校出身,更是被寵成了公主。
同樣是李連杰的女兒,反觀李思,卻過著留守兒童的生活。
和同父異母的妹妹們相比,李思不僅從小就缺少父愛,更是擁有著一個地獄般的童年!
功夫巨星的雙面人生
李連杰這個名字幾乎與“中國功夫”劃上了等號。
從上世紀(jì)80年代開始,他憑借《少林寺》系列電影一戰(zhàn)成名,成為了無數(shù)人心中的武術(shù)偶像。
銀幕上,他拳腳生風(fēng),英姿颯爽;在大家面前更是一個將公益進行到底的慈善大使。
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“好人”,在銀幕下,他卻是一個拋妻棄子,出軌美女的渣男!
說起李連杰和糟糠之妻黃秋燕的故事,可以說是娛樂圈中的一段傳奇。
兩人從小就相識于武術(shù)學(xué)校,黃秋燕是李連杰的師姐。在那個年代,武術(shù)不僅是他們的職業(yè),也是他們共同的信仰。
在日復(fù)一日的相處中,兩人漸漸萌生了情愫,然而,這段青梅竹馬的感情,卻并沒有得到黃秋燕父母的祝福。
盡管如此,黃秋燕還是認(rèn)準(zhǔn)了李連杰,一心想和他結(jié)婚。
1987年,李連杰和黃秋燕在北京低調(diào)結(jié)婚,沒有奢華的婚禮,也沒有親友的祝福,只有年輕女孩的滿心歡喜和一份沉重的責(zé)任感。
婚后的李連杰已經(jīng)是一個知名度不小的打星了,可他還是不滿于現(xiàn)狀,一直都希望在美國開創(chuàng)一番事業(yè),于是黃秋燕便毫不猶豫地跟隨他去了美國。
1988年,他們的大女兒李思在洛杉磯出生,父親是武打巨星,母親也是當(dāng)時小有名氣的打星,按理來說李思能在這樣的家庭出生,應(yīng)該是十分幸福的。
然而事實總與大家想的相反。
都說“賢妻扶我青云志,我還賢妻萬兩金”,可李連杰偏偏不這么想,那個在他背后默默付出的女人對于他來說就像一張爛紙,說丟就丟。
當(dāng)時為了發(fā)展,李連杰收到了內(nèi)地導(dǎo)演的邀請去拍攝《龍在天涯》,為了男人的事業(yè),黃秋燕二話不說就同意了,獨自和女兒在洛杉磯生活。
可萬萬沒想到,李連杰竟然在異國他鄉(xiāng)和別的女人曖昧不清,僅僅只用了一通電話就結(jié)束了這段青梅竹馬的愛情。
拋妻棄子,重娶新妻
而這個把李連杰迷得神魂顛倒的女人就是利智。
利智因容貌與才華而名聲在外,更是被譽為“亞洲小姐”,早期的她不論是身材還是容貌,那都是讓人看見就走不動路的存在。
在與黃秋燕離婚后不久,李連杰便與利智展開了交往。
兩人的感情如火如荼,李連杰甚至愿意為利智付出一切,為了償還利智的債務(wù),他與向太簽訂協(xié)議,甘愿用自己兩年的時間來償清利智的所有貸款。
那時的李連杰要事業(yè)有事業(yè),要美人有美人,哪還顧得上自己的糟糠之妻和親生骨肉?
他當(dāng)時的腦海中,就只有利智這個嬌妻。
而反觀黃秋燕,離婚后卻只能獨自承擔(dān)起養(yǎng)活兩個女兒的重?fù)?dān),她當(dāng)過洗碗工,當(dāng)過清潔工,在美國的日子根本比不上之前在內(nèi)地那個知名打星。
然而這一切的緣由都是因為李連杰。
雖然她在美國開始了新的生活,卻始終無法擺脫李連杰帶來的陰霾。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護下成長,但父親的缺席讓她們心中留下了難以填補的空白。
李連杰對黃秋燕和兩個女兒的冷漠,讓他在公眾面前的形象一落千丈,被指責(zé)為“渣男”。
而李連杰和利智在經(jīng)過“十年之約”,終于在1999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。
1999年,兩人在美國結(jié)婚,隨后又有了兩個女兒,這一次,李連杰似乎更加珍惜家庭,他努力平衡工作與家庭,希望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童年。
然而,對于遠在美國的李思來說,這份父愛卻顯得遙不可及。
同父不同命
隨著年歲一年年往上漲,李思也慢慢接受了爸媽婚姻散了的現(xiàn)實。
每年就那么一回,媽媽能來瞧瞧她,時間還短得跟啥似的。再加上外頭那些媒體,天天盯著她爸李連杰和新歡利智的事兒,添油加醋地報道。
這讓李思心里頭那個五味雜陳,別提多難受了。
學(xué)校里那些同學(xué)們也不是個省油的燈。他們知道了李思家里的事兒,就愛拿這個開玩笑,說什么“你爸都不要你們了”,這種話聽起來就像刀子割心一樣。
李思雖然表面上裝得跟沒事人一樣,可心里頭啊,早就碎成了好多好多塊,愛上了很多不同的人,沒有什么位置留給這個概念中的“家庭”了。
這些打擊讓李思在日記中寫下了那個沉重的問題:“為什么我是李連杰的女兒?”
青梅竹馬為了他淪為打工人,自己的女兒也為了他變成了留守兒童,這些東西在李連杰所謂的“真愛”面前顯得如此的不堪一擊。
有人說可能李連杰就是這樣的性格,畢竟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,可事實真的如此么?
看了和利智生下的兩個女兒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他不是不會愛,他只是不愛李思而已。
和利智結(jié)婚后,她為李連杰生下了兩個女兒:Jane和Jada。
與李思相比,Jane和Jada的生活可以說是天壤之別,在利智的呵護下,兩個女兒備受寵愛,沐浴在無盡的關(guān)懷中成長。
她們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從小就熱愛跳舞的大女兒,在7歲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登上了天王劉德華的舞臺。
在自己的電影發(fā)布會上,更是會常常帶著兩個女兒出席,那寵愛程度誰都看得出來。
當(dāng)初小女兒在7歲時有些抑郁癥,李連杰更是什么都不顧的跑回了家,為了女兒的身體更是操碎了心,跑斷了腿。
而且這兩個女兒各個都是名校出身,資源優(yōu)渥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在娛樂圈更是混的有模有樣。
Jane還在2019年以名媛的身份受邀出席巴黎名媛舞會。
與她們兩個相比相比,李思的生活可以說是充滿了挫折和磨難,她從小缺愛,缺乏父親的關(guān)懷和陪伴,在成長過程中,她經(jīng)歷了許多孤獨和無助的時刻。
在李連杰與黃秋燕離婚后,李思的生活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她從一個有父母疼愛的孩子,變成了“留守兒童”。
在美國,她不僅要適應(yīng)新的環(huán)境,還要面對父親的缺席。
而在利智兩個女兒的世界里,父親是那個會陪她們玩耍、給她們講故事的人,母親則是那個會為她們準(zhǔn)備美味佳肴、關(guān)心她們生活點滴的人。
這樣的成長環(huán)境,讓妹妹們擁有了更加開朗和自信的性格,她們不需要像李思那樣,過早地承擔(dān)生活的重?fù)?dān),也不需要面對父愛的缺失。
在她們的世界里,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美好。
“我從小就知道,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樣?!?/p>
李思在一次罕見的采訪中這樣說道,沒有父親的陪伴,她學(xué)會了獨立,也品嘗了孤獨的滋味。
永遠的創(chuàng)傷
如今,李思已經(jīng)長大成人,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夢想,可惜的是如今已經(jīng)36歲的她還依舊是孑然一身。
經(jīng)歷了這么多的事情,李思心底里對于婚姻的向往早就變得不堪一擊,甚至可以說是絕望了。
連自己的父親都不懂得愛自己,又怎么讓她相信這世界上還有人愿意愛她呢?
也許對于未來,李思有著自己的規(guī)劃,雖然沒有選擇進入娛樂圈,但她憑借自己的努力,選擇在自己的領(lǐng)域內(nèi)發(fā)光發(fā)熱。
至于李連杰與黃秋燕、利智之間的關(guān)系,隨著時間的流逝,他們也逐漸找到了各自的平衡點。
而她們之間發(fā)生的事情也讓我們意識到,家庭的安全感和愛情的信任感,真是人生的基石,一旦坍塌了,那重建起來比登天還難。
這種家庭安全感的缺失,讓李思從小就學(xué)會了堅強,但那份心底的渴望和孤獨,卻是怎么也抹不去的。
李思,作為功夫巨星李連杰的女兒,本該擁有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。然而,由于李連杰和黃秋燕的婚姻破裂,李思從小便失去了家庭的完整和安全感。
她親眼目睹了父母的分離,經(jīng)歷了從有父有母到留守兒童的巨大轉(zhuǎn)變,這種家庭安全感的缺失,讓她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了孤獨和無助。
而說到愛情的信任感,對于李思來說,更是一個難以言說的痛。
她的父親李連杰,在離婚后迅速與利智走到了一起,并組建了新的家庭。對于李思來說,這不僅意味著她失去了父親的陪伴和關(guān)愛,更讓她對愛情的信任感產(chǎn)生了嚴(yán)重的動搖。
她看到父親在新的家庭中享受著幸福和快樂,而自己卻只能在回憶中尋找那份曾經(jīng)的溫暖。
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反差,讓李思對愛情的信任感徹底崩塌。
家庭的安全感和愛情的信任感,對于李思來說,就像是生命中的兩盞燈,一盞熄滅了,另一盞也跟著黯淡無光。
她不得不在孤獨和無助中學(xué)會堅強和獨立,但那份心底的渴望和傷痛卻始終難以愈合。
所以家庭的安全感和愛情的信任感,這倆東西太重要了。它們就像是咱們心里的避風(fēng)港,一旦坍塌,那風(fēng)雨就直往心里灌,冷得讓人直打哆嗦。
要重建起來,那可得費九牛二虎之力,還不一定能成。咱們得珍惜啊,別讓這倆寶貝給溜走了,不然到時候,后悔都來不及。
人生路上,風(fēng)雨多,有個溫暖的家,有個可信的人,那才是最大的幸福。